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5版
“东方宝石”朱公式安家龙虎山一周年——
他乡亦故乡
www.jxnews.com.cn    2025-01-08 04:52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袁荣穗

  2024年12月26日,在位于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沙湾村琵琶山的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冬日暖阳照进水光潋滟的水塘,几只红脸白身的朱鹮嬉闹觅食,从岸边掠起,展开双翅盘旋数周,而后轻盈地停留在树梢。

  一年前,首批8只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的朱鹮落户龙虎山景区,正式开展野化放归训练。2024年10月31日,第二批12只新引入的朱鹮也到基地安家,和其他同伴一起,在龙虎山栖息、繁衍。

  重建

  朱鹮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作“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受生存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朱鹮种群数量在上个世纪急剧下降。经过我国的不懈努力,朱鹮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被发现时仅存7只,增加到现在种群总数超万只。

  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让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成为物种保护的新目标。近年来,在陕西、河南、浙江、湖南等地相继开展朱鹮野化放归工作,重新建立了700多只的放归种群。历史上,江西也是朱鹮种群的重要分布地。明清时期,朱鹮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信府至袁州府一带,龙虎山地区处于该区域的中心地带。

  经前期调查研究,国家林草局的专家认为,龙虎山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点位上的树种和水田情况能满足朱鹮野外筑巢、繁殖、觅食活动,并拥有较好的科研监测基础,且当地人为活动较少,适合朱鹮生存,具备开展朱鹮再引入的条件。

  2023年,国家林草局批准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批次引入20只朱鹮到鹰潭,开展朱鹮野化放飞实验研究。由于江西和陕西气候上存在差异,朱鹮跨省定居不仅有助于它们增强野外适应能力,还有利于种群繁衍。

  为迎接朱鹮到龙虎山安家,龙虎山景区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并按照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准,为朱鹮打造了一个新家。这个占地1500平方米、垂直高度达15米的野化训练大网笼,给朱鹮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此外,当地林业部门在大网笼外流转了100多亩稻田,采用人工插秧、不施药肥的方式种植水稻,并增殖放流了泥鳅、黄鳝、螺蛳等,为今后朱鹮野化放归提供适宜的环境。当地还通过开展野保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共同爱护野生动物,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适应

  靠近野化网笼,护鸟员肖天祥咳嗽了两声,故意弄出一些响动,随后轻轻打开野化网笼的门钻进去,轻手轻脚地清理草地,捡拾地上脱落的羽毛后慢慢退出来。“朱鹮是一种警惕性很高的鸟类,加上新来的小家伙还在适应期,我进网得提前告知,以免它们受到惊吓。”肖天祥告诉记者。

  在引入朱鹮之前,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工作人员专门前往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跟班学习20多天,掌握人工饲养、野外监测等日常操作技术。觅食情况如何、活动有何变化、是否有异常情况……一年来,护鸟员们日夜守护着这群小家伙,不断更新观察日志。

  朱鹮对人为干扰非常敏感,看见人类突然出现会感到惊慌,并来回盘旋。“刚来的前3个月,它们都‘高度戒备’,还有一些因此撞网受伤。”肖天祥介绍,为了防止它们受惊,基地特别选址在一处远离村落的山谷地带,且禁止周边村民随意进入,防止人为活动干扰。

  朱鹮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小鱼、泥鳅、蛙类等为食。“现在一天两次投食,总共十多斤泥鳅。”肖天祥说,朱鹮只吃新鲜泥鳅,却并不着急觅食,有时投喂一两个小时后,它们才会慢慢靠近食物。“为保证朱鹮营养全面,我们投食时会增加一些黄粉虫、小鱼之类的食物。”

  保护工作的另一大重点,是防止朱鹮受到天敌黄鼠狼和蛇的攻击,笼中的大鹅便是朱鹮的“保镖”。“基地选择养鹅,是因为鹅的警觉性和攻击性比较强,而且叫声响亮,很适合‘看家护院’。”肖天祥说,野化网笼中还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白鹭、鸬鹚,“它们和谐共生,朱鹮正逐步掌握野外生存技能,适应这里的环境。”

  发展

  朱鹮因其优雅的体态和独特的朱红色羽毛而极具观赏性。2024年12月,基地中几只朱鹮羽毛颜色有了一些新变化。肖天祥展示拍摄到的朱鹮照片说:“看,它们的头部和背部颜色转为铅灰色,这表明它们开始进入繁殖期。”

  朱鹮的羽毛平时是白中带粉,进入繁殖期,整个头颈和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羽毛染成灰黑色。这种特有现象是朱鹮在繁殖期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

  “第一批朱鹮到来后,直到次年2月羽毛才变色,5月产蛋。可能由于南北气候的不同,加上它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所以此次繁殖期提前了几个月。”龙虎山景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宁志刚介绍。

  目前,基地中的20只朱鹮已有6对具备繁育下一代的能力。“去年引进的12只朱鹮中有一对之前有过4次成功繁育经历,育雏经验非常丰富,这对龙虎山现有朱鹮的种群繁育具有很大帮助。”肖天祥表示,朱鹮孵化育幼与普通鸟类不同,需要人工控制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前不久,基地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协议,引进专家对朱鹮野化放归项目给予技术支持。“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为它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以繁育更多‘江西籍’朱鹮宝宝。”宁志刚介绍。

  一年来,朱鹮野化放归项目进展顺利。“首批引进的朱鹮已接近野外种群,说明龙虎山的环境非常适宜朱鹮栖息、繁衍。这对推进朱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种群重建进程、拓展野外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宁志刚说。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