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2版
让农民挑起“金扁担”
——安远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纪实
www.jxnews.com.cn    2025-01-09 04:35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刘思婷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斌

  “想不到冬天的山上也很美,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看了心里暖洋洋的。我还认养了一棵脐橙树,期待以后每年都有收获。”2024年12月15日,在安远县镇岗乡果旅融合示范基地,深圳游客廖凯忙着品尝脐橙、拍照打卡、认养脐橙树,对这次的农旅体验赞不绝口。

  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安远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之一。2022年,安远县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两年来,借助国家级试点项目的强力支持,该县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发展、乡村人才振兴、改善乡村治理四个方面的机制和模式创新,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抓实产业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老房变身为“民宿居”、果园转型为采摘园、鱼塘改造为垂钓场……在安远县三百山镇咀下村,越来越多的农村资产被盘活,形成了“一产带动三产,三产反哺一产”的发展新格局。

  “现在正是脐橙丰收的时候,一到周末,游客们前来采摘、游玩,村子里热闹起来了,我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咀下村碧水湾民宿业主古福林激动地说。在“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下,咀下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参与的多元化利益分配机制,涵盖了农业产业、民宿开发、餐饮服务等诸多领域。2023年,村内特色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产业已发展至近20家,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

  在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的基础上,安远县将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助力农民挑起“金扁担”。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和旅游基地,推动富硒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供销合作社改革、果旅融合等项目落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确保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惠及农民。

  据了解,该县仅青创基地的果旅融合示范点,每年就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采摘脐橙、鹰嘴桃等水果。目前,已有20家企业和社会上的300多名人士共同认养了2000多棵脐橙树,认养金额接近千万元。通过实地采摘和果树认养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周边农副产品的价值,还新增了就业岗位近500个。

  数字赋能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连果园都覆盖了5G信号,网速还特别快,我们的农产品销售驶进了网上直销的快车道。”2024年12月17日,在安远县鹤子镇半迳村的果园里,果农魏韶珍一边直播销售赣南脐橙,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不仅果园内建起了直播间,果园外的远程操控更是安远县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农事作业的一大亮点。踏入鹤子镇王品数智果园基地,管理员李树清正专注地坐在屏幕前,监控着农业物联网系统。

  “我们基地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喷药系统以及物联网虫情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能够对果树进行‘望、闻、问、切’式的全方位管理,实现了‘无人化’操作。”李树清介绍,公司打造的智慧果园集远程打药、施肥、监控、虫情监测、土壤监测、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于一体,每年大约能节省35%的管理成本,真正实现了节能减药、降本增效。

  农业加“数”,托起“智”富梦。近年来,安远县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机遇,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农业和农村,实现了施肥、喷药、浇水等农事活动的网络化控制,田块和果园与云端的链接,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附加值。开发的数字果园系统和果园认养模式,利用高清影像、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让果园“景”在眼前,方便员工全程参与生产管理,还让消费者享受“开心农场”的乐趣,助力产品销售。

  优化治理 铺展乡村文明画卷

  “我们平时参与志愿活动,积累分数,不仅让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了,还可以参选文明信用户,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一举两得。”近日,在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高明招用68个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孔田镇积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在这里,乡风文明积分制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村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将好人好事、新风良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积分,让无形的村规民约变得触手可及。

  政府搭舞台,群众唱主角,文化聚人心。在党建引领下,安远县以农村综合治理改革为依托,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综合建设、农村综合服务提升、平安乡村等项目。人气旺盛的小广场、小商店、小花园、小作坊、小车间、小庭院等“小微阵地”,纷纷升级改造,化身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实践点。与此同时,安远县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推动“网格化+智慧治理”,推进“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并进。通过数据融合,构建农业农村数字信息资源库、综合执法系统和多层次的立体化防控网络,实现了对村级运行态势的全方位、可视化、动态化监测和预警。运用文明信用大数据、积分管理系统等,不仅大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充分激发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村里事”变成了“自家事”,营造出一个和谐、美丽、宜居的文明乡村环境。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感恩奋进这一年
  • - 【专题】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 【专题】龙舟韵·端午情
  • - 【专题】中国梦·劳动美
  • -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
  • - 【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