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
抚州采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吴岚回忆,2024年,自己参加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巡游活动,在莎士比亚故居门口表演时,被一个在斯特拉特福镇定居的西安女孩送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欧洲看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好感动啊!”女孩拉着她的手,问她吃不吃得惯,需不需要包饺子给她吃,说着说着,落下泪来。当天下午,在斯特拉特福德街心花园,女孩带了大批戏曲爱好者,捧场《牡丹亭》。“看到这么多人由衷地喜爱戏曲文化,我感到十分欣慰。”吴岚说。
吴岚团队赴英国演出。受访者供图
还有一次,旴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受邀参加墨西哥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团队特地在字幕上加上了西班牙语。在墨西哥5个城市的演出中,每次谢幕,观众都掌声不息,久久不肯离场,于是表演团队再开幕、再谢幕,以回应观众们的喜爱,最多的一场,谢幕达5次之多。
“当地的观众会围着我,拿手机拍,摸摸我的衣服、头饰上的线帘子,然后说‘好漂亮啊,你那个步子是怎么走的呀’,然后我走、他们学,表现得特别好奇、特别喜欢。”吴岚说,“艺术是无国界的,文化是相通的。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海外得到观众的认可,让观众从接触戏曲再到喜欢戏曲。”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排练厅内,水袖舞动,戏腔嘹亮,两名摩洛哥在华留学生慕名而来,向吴岚学习抚州戏曲。“我们觉得中国的戏曲很优美,所以想来学习。”一个女孩说道。
抚戏何以致远?一出好剧的唱响至关重要。
2016年,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抚州酝酿创排一出彰显抚州特色的戏曲剧目。吴岚参与了该剧的创排,并在剧中扮演了霍小玉和杜丽娘两个角色。同年9月,旴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在抚州汤显祖大剧院开演。作为全国第一个用旴河高腔演唱《临川四梦》的演员,吴岚以扎实的戏曲功底和优美的唱腔将观众带入了400年前汤翁的梦境,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让400年前的古老声腔——旴河高腔重焕光彩。
经专家考证,旴河高腔前身为宜黄腔,而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临川四梦”时,便是以宜黄腔为基础。之所以叫乡音版,正是因为抚州是汤显祖的故乡。
2017年12月,吴岚演唱的旴河高腔《汤翁乡韵》参加了央视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抚州地方戏曲首次参加的全国最高规格的晚会。
“作为抚州戏曲人,我认为我们有责任用抚州本地的特色声腔唱响‘临川四梦’,让人们一听到‘临川四梦’,就想到抚州。”用抚州乡音,在世界唱响中国梦,是吴岚对戏与梦的毕生追求。近年来,她不仅将乡音版《临川四梦》等剧目在全国各地唱响,更带着它们远赴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地,进行交流演出,让400多年前的汤翁乡韵唱响世界。
乡音版《临川四梦》等剧目在海外的成功演出,引起了众多海外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研究汤显祖、研究戏曲来了解中国,推动着东西方的多层次交流。乡音版《临川四梦》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的百年剧院——The Mercury Theatre(水星剧场)演出后,该剧场经理科伦肯德拉对抚州的优秀剧目表示了欢迎,他认为,中国戏曲文化将帮助更多的奥克兰人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
“戏,不仅要唱得好,更要传得下。”扎根地方戏曲发展的吴岚十分明白,培育本土戏曲人才的重要性。
2016年,在创排乡音版《临川四梦》时,她就坚持,一定要启用本土演员。她认为,抚州没有一支自己的专业戏曲队伍,相当于失去了坚守和创新的“底气”。最终,几十人的演职员队伍,除两名外聘演员外,其他均为抚州本土戏曲人才。
2024年6月29日,华灯初上,抚州汤显祖大剧院内流光溢彩、戏腔绕梁。吴岚站在台下,专注地观看着抚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地方戏曲专业班的毕业表演。自2017年起,抚州拿出专项经费委托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地方戏曲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开设了地方戏曲传承班。该班至今已培养了地方戏曲专业学生近200人。而吴岚,则是培育这些未来之花的辛勤园丁之一。“她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曾在江西艺术节·玉茗花戏剧节上参演抚州采茶戏青春版《白蛇传》的新生代演员周芷倩告诉记者:“吴老师就像一个大家长,她总是说要给年轻演员更多的机会,每次出去演出也会告诉我们放轻松,有她兜底。”
“只要抚州戏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再辛苦我也愿意。”于戏,吴岚始终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