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琪(右一)在进行车辆检修作业。朱宸廷摄
2017年,洪琪告别华东交通大学,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热爱,踏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南车辆段的大门,成为这里的首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员工。
初入职场,洪琪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他虽有本硕七年积攒下的知识“干货”,可如何让理论真正融入业务、解决实际问题,却成了烦心事。
当时,南昌南车辆段大师创新工作室承接的铁路货车车轮轮毂孔加工偏心检测项目一直是个“老大难”,频繁返工令人头疼不已。洪琪一头扎进这个难题里,用心钻研,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0天日夜奋战,数字化轮毂孔加工偏心检测设备成功问世,不仅能实时检测记录并判断轮毂孔偏心状态,还实现了轮毂孔加工偏心100%检测校正,并斩获全国QC发表优秀项目奖和第四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团队合作才能汇聚起多方力量。2019年,洪琪牵头组建了一支由7名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青年组成的QC攻关团队——梦之队。
检修车间职工每天要高落差弯腰搬运沉重的轴承上百次,非常辛苦。洪琪看在眼里,便带领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出分段式轴承存储平台和坡度运输架,让轴承搬运的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70%,职工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他的带领下,“梦之队”越战越勇,后续又成功研制出120型紧急阀铜套测试装置,年均节省生产成本9万元,还取得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QC发表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9年10月,洪琪被调往运用车间,相当于“跨专业”作战。这对他来说意味着全新的挑战,不仅要重新学习业务知识和作业技巧,还要适应倒班作业。一个14小时的夜班,要在铁路股道里步行近2.5万步,弯腰检修车辆上千次。
洪琪没有丝毫抱怨,他从琢磨作业指导书开始,到比武赛场上实践锻炼,碰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傅请教,查阅技术资料,一点点掌握车辆检修运用标准。在业务管理上,他坚持共建共享、边学边干,带领职工创新作业方法,成功发现车辆故障,保障了运行安全。即便换了“阵地”,他也没忘科研攻关,研制多功能检车锤,开展多项科研课题申报。
洪琪,是大家口中“接地气的科创达人”,也是“高学历的检车工长”。“我只是万千铁路青年中平凡的一员,是一颗永不松动的‘道钉’”。面对同事的赞许,洪琪谦虚地说。
朱宸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