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0版
喝擂茶
www.jxnews.com.cn    2025-02-28 02:13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据《宁都县志》记载,擂茶源自中原,唐代以后,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开来。《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就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汪曾祺先生认为,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中“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汪曾祺先生作诗云:“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时至今日,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人们仍然爱好喝擂茶。

  记得儿时在赣南乡下,伙伴们在玩耍时,常常唱起《擂茶谣》:“月光仔、月嬷嬷,喊你下来食擂茶。擂茶喷喷香,配老姜。老姜辣,配莙荙。莙荙咸,配菠菱。菠菱长,配苋素梗。苋素梗,艳艳红,杨梅树上挽灯笼。”(莙荙,又名牛皮菜。菠菱,即菠菜)回到家中,我看到妈妈坐在家门口,她两腿夹着一只黑褐色的陶钵,手握油茶木做成的擂棍,沿陶钵内壁不断旋磨,将粗茶叶、花生、桂皮等研成碎泥。这种糊状的碎泥叫“茶泥”,冲入沸水,适当搅拌,配以炒米、米果等,就是一缸清香拂拂的擂茶了。

  妈妈嗜好喝擂茶,就好比爷爷喜欢喝米酒,好比我爱好看小说。盛夏农忙时节,爷爷、爸爸领着我们兄妹仨到田里干活。妈妈忙完家里的活,常常也到田间来。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而在我们南方的水田中干活,骄阳烤得田里的水温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令人难以忍受。还要小心不要踩到土里的瓦片以免割伤脚,提防不常见的水蛇咬人。大概中午一点,当我们收工时,妈妈有时说:“你们先回去吧。我来得晚,再做一会。”我们兄妹仨说:“天气太热,收工吧。”妈妈则说,有凉风不时吹来,凉快着呢。我们拗不过她,只好先挑着稻谷回家。过一会,爸爸和妈妈疲惫地回到家,妈妈用开水冲泡茶泥,一片诱人的清香荡漾开来。我们“牛饮”着擂茶,劳作的疲惫慢慢消失,觉得通体舒畅。

  我们乡下喝的擂茶放了不少盐,颇不合当今饮食原则。但由于割稻子、砍柴、挖土,都是重活,汗是不断地流,衣服不得干,汗渍积成白色盐花。几碗擂茶下肚,正好补充了体内大量流失的盐分。我在南昌城郊一所中专学校任教时,有一次学校请来省女子职业学校学生表演茶艺,我接过刚泡好的一碗擂茶,一喝竟然是甜的。当时那诧异的感觉,我至今还能回味。原来,当乡土成为艺术,不一定是原汁原味,多半经过了变动、移位。

  妈妈最喜欢以擂茶待客。进门都是客,当邻居大嫂、姑姑、舅妈来访,妈妈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妈妈添满这碗舀那碗,在大家茶碗里撒上厚厚一层芝麻,盖满了茶汤。妈妈兴致高,可以慢慢喝上七八碗。大家一边喝茶,一边交流着家长里短,什么何老师的儿子博士毕业要出国了,老廖嫂的侄女在泉州出了车祸伤了腿,春生的大儿子在广州开了工艺品公司发了财,小兰的丈夫当了老板……欢声笑语,溢出窗外,鸡犬不惊。这是农家的欢聚场,也是信息的中转站,擂茶是其中的重要媒介。

  做擂茶用的是粗茶叶。我小时候,听见“卖茶叶”的吆喝,就会叫妈妈出来买茶叶。那是嫩茶叶被采摘之后、继续生长的叶片阔大厚实的粗茶叶。有时,不良商贩为了赚昧心钱,会夹杂一些外形相似的杂树叶混在其中,但又口口声声说:“我这是真茶,不骗人。”妈妈就会多个心眼,用手翻检着褐色的茶叶,间或用鼻子闻闻,确定是真茶叶,然后拣掉茶梗买下来。分田到户以后,走村串户的货郎慢慢少了,买茶叶就只能到镇上赶集了。

  喝擂茶,芝麻是必不可少的佐料。黑芝麻比较贵,知道妈妈爱喝擂茶,亲友来我家做客时,常常带一包芝麻作为礼物。那时,我一个姨表哥拜我妈为干妈,逢年过节来我家,常会包个小红包,塞到妈妈手上,一边说:“一点心意,给你买芝麻用。”妈妈推辞再三,只好收下。

  因为在赣南农村,家家户户都喝擂茶,茶泥成为馈赠亲友的礼物。茶泥用大瓷碗装好,压实,堆成尖,上面还贴张小红纸,喜气而又吉利。我栖身闹市,久未返回赣南老家,遥想这种送茶泥的风俗,大概也慢慢淡了罢。

  □ 谢佐华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江西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展播
  • - 微光
  • - 【AI视频专栏】学而时习之
  • - 红旗漫卷映初心
  • - 通航!叙利亚首都机场恢复运转
  • - 韩国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递交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