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2版
构建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
www.jxnews.com.cn    2025-03-03 04:58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古代典籍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古典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使命。2024年11月7日,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以贺信,激励各国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同一天,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正式成立,成为希腊首个亚洲国家成立的古典文明研究机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回归人类文明的源头和根基——古典文明,从中汲取养分、寻求智慧,应对未知的挑战,意义深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中国古典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坚定立场,强化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遵循。构建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把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融入其中,坚持唯物史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同时,将中国古典学的学科建构与本国文化传统紧密结合,与本国面临的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避免脱离实际的抽象解读和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运用,科学构建中国古典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以便知古鉴今、资政育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立足本土,彰显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先贤的智慧结晶,记录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思想价值,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资本。它们不仅是历史的遗产,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文关怀、仁政、法治、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对当代社会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构建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从中华文明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出发,以近代以前的中国经典典籍为研究对象,植根本土、提炼智慧、巩固信心,彰显中国特色、阐释中国主张、展示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和智慧,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守正创新,破除学科壁垒。在思想复杂多元的形势下,坚持守正才不会迷失自我、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坚守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同时,“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挖掘古典文明资源并不是对其进行刻板、生硬、简单地恢复,要避免教条式理解和僵化式运用,打破原教旨主义,才能确立中国古典学的主体性、独立性。守正与创新结合,以历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相近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全面解读古典文献,避免单一学科视角带来的片面性,是中国古典学的创新性发展方向。克服单一的纯人文研究的学科范式,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来重新研究古典典籍,将古典学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建立多学科融合共通的现代古典学体系,引入实证科学与应用技术,探索古典学与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融合,使中国古典学适应时代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让中国古典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开放包容,摒弃西方中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包容性,从来不用单一性代替多元性。西方古典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也存在不少偏见和不足。如受西方中心论影响,一些研究成果将欧洲文明视为文明发展的顶峰,将其他文明视为次要的、停滞的、未开化的;对东方文明的刻板印象和误解根深蒂固,将西方文明与先进、文明、自由、理性关联,将东方文明与落后、野蛮、专制、迷信同构;忽视了欧洲文明与其他文明如埃及、西亚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这些问题,限制了古典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阻碍了对全球多元文明的全面认识和公正评价。要传承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性,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大古典学”的建构,突破传统西方古典学的局限,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人类文明史上一切拥有传世经典的古典文明,并将其纳入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之中;要全面反思和总结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文明互鉴与共情中,增进对于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慧和指引。

  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去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下,打破空间地域、文化场域,促进多元文明的互学互鉴、互惠互利,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念,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凝聚全人类智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形成文明共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燕云)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江西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展播
  • - 微光
  • - 大江网新春特别策划|我们的信心
  • - 【AI视频专栏】学而时习之
  • - 通航!叙利亚首都机场恢复运转
  • - 韩国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递交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