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0版
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www.jxnews.com.cn    2025-03-10 05:01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黄蕾 林冬金

  江西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具有深厚的航空文化底蕴,航空产业有基础、有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航空产业,将航空产业作为我省“1269”行动计划的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将未来航空确定为我省六大未来产业之一,着力推动航空产业不断做优做强。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航空产业总收入达125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月10日召开的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攻坚行动,紧扣‘1269’行动计划和六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开展‘调专业优学科强学院’行动”。高等教育是科技、人才和创新的重要交汇点。当前,实现我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深化产教深度融合,以“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更加具有航空特色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助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馆内,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进行航空科普。本报全媒体记者王蕴蓉摄

  聚焦学科与人才双引擎,构建适配航空产业的培养体系。目前,我省仍存在航空相关专业毕业生占比少、缺乏一流航空主专业学科和专业、专业设置未能紧跟技术动态等问题。要以“需求牵引、交叉融合、数智赋能”为导向,优化布局、强化特色,打造服务航空产业的学科高地与人才蓄水池。一是强化学科交叉与数智化转型。推动省内重点高校航空学科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航空+数智”“航空+材料”等复合型人才。例如,南昌航空大学可增设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等紧缺学科博士点,每年定向培养300名以上高端人才。二是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完善本研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机制,实现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求的本-硕-博纵向贯通。通过“一校一案”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聚焦航空核心技术,提升专业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拓宽国际培养视野。借鉴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全球课堂”计划,推动国际合作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建设国际平行课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江西航空产业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

  深化校企协同,打造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航空产业的技术攻坚需要高校与企业形成合力。要加快科研服务转型,以校企联合项目为纽带,推动研究生教育向产业需求端延伸。一是构建“双首席导师机制”。借鉴西安交通大学构建校地校企(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经验,由高校教授与企业总工联合指导研究生,在C919复材部件等项目中形成“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团队。打造校企共建课程,将企业案例纳入课堂,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强化科研项目牵引。加快高校以航空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服务转型,与中国商飞、洪都航空、昌飞等龙头企业合作,设立校企联合科研项目,围绕航空材料、飞行器设计、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鼓励研究生深度参与项目研究,以企业技术难题为课题,实现“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论文撰写”一体化。三是推动平台共建汇聚技术需求,依托江西省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定期发布航空前沿技术目录,实施“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制度,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适航认证、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锻造航空数智人才新优势。数智技术正在重塑航空产业生态。“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蓬勃态势。当前,航空工业持续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加大了对航空数智人才的需求。对此,要加快构建数智教学新生态。一是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先进仿真软件和硬件设备,模拟真实的飞机装配场景。建立云实验室平台,使学生能够远程访问实验资源,进行虚拟实验。二是开放合作打造数字课程群。联合北航等高校建设数智教材,设计跨学科课程,开发智能飞行器设计、航空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慕课,建立覆盖研发、制造、运维的全链条智慧课程体系。三是建设产教融合数字平台。打造航空仿真实验室等开放平台,向企业提供高精度风洞测试、数字孪生测试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鼓励校企共建国家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适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校企共建课程和教材。四是产教协同构建智慧评价机制。优化航空企业用人评价机制,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手段赋能研究生综合能力智慧评价,动态匹配企业技术问题解决,实现“学业表现-产业需求-职业发展”精准对接。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江西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展播
  • - 微光
  • - 大江网新春特别策划|我们的信心
  • - 【AI视频专栏】学而时习之
  • - 通航!叙利亚首都机场恢复运转
  • - 韩国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递交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