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8版
以数据赋能监测 用标准引领健康
——看赣州如何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建设
www.jxnews.com.cn    2025-03-13 04:32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刘新权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杨文斌

  3900家村卫生室织密监测网络,1135名营养指导员扎根城乡社区,120家营养健康食堂守护群众“舌尖健康”……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赣州市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

  从监测网络全覆盖到营养服务进万家,从标准体系再升级到健康产业新突破,赣州市自2022年入选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以来,持续健全风险监测体系和营养健康惠民体系,筑牢食品安全网,在守护群众健康与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轨上跑出加速度,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答卷”。

  筑牢防线,风险监测体系从广覆盖迈向精准化

  于都县依托富硒资源优势,率先开展基于硒评估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梳理土壤、农产品硒含量数据,邀请国家级专家指导,填补技术缺口;

  信丰县实施国家青少年体重干预试点项目,通过对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肥胖率、贫血率等基线指标的监测,实施综合干预,提升学生体质;

  …………

  从风险监测网络的织密到预警能力的跃升,从数据驱动的精准防控到创新模式的先行先试,赣州市以“技术+机制”双轮驱动,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食品安全防线。

  赣州市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全市4319个监测哨点覆盖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5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9家民营医院实现医院管理系统与国家级监测平台互联互通。“过去人工填报费时费力,现在系统自动抓取数据,食源性疾病精准灵敏识别,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存在的风险。”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王建忠说道。

  2024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效率提升3倍,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864份样品,有效处置食源性疾病事件34起……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赣州市在风险监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2024年初,赣州市疾控中心通过风险监测数据,研判出两个县区有学生食用土豆中毒的苗头。结合阴雨天气预警,该中心迅速行动,组织撰写科普文章《小心发芽的它!!!》,并深入村居、学校现场宣教,同步推出“别做菇勇者”野生蘑菇中毒科普视频,通过村卫生室、微信群广泛传播。“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转,让我们能快速识别相关风险。”赣州市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负责人行阳总结道。

  普惠民生,营养健康服务从专业化走向生活化

  近日,记者在赣州市营养健康科普基地看到,“特色营养食谱”“食养指南”等展板前,常有市民驻足学习;以“食安全,营健康”为理念打造的营养健康主题公园内,互动彩绘和游戏地贴将知识融入休闲场景。“营养健康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让科学走进生活。”赣州市营养学会会长黄英表示。

  如何实现从吃饱到吃好的跨越?赣州市120家营养健康食堂(餐厅)通过配备专职营养师、优化烹饪方式实现这一目标。赣州市妇幼保健院食堂推出低盐低脂菜品及定制套餐,吸引患者家属主动选择;7所营养健康幼儿园通过科学配餐,让挑食儿童爱上蔬菜,帮助“小胖墩”逐步恢复标准体重。

  如今,走进赣州的医院、学校和社区,到处可见健康生活的生动实践:食堂餐桌上,低油少盐的菜品成为“新食尚”;校园里,孩子们从挑食转向光盘;社区活动室中,营养指导员正为居民解读食品标签中的“健康密码”……这些细微之变,正是赣州市将营养健康行动融入日常的温暖注脚。

  惠民服务的深化,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赣州市累计培养营养指导员1135名,分级分类建立1200余人的营养专业技术人才库,实现了“每万人至少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目标,覆盖医疗、教育、养老、食品等多个领域。全市5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临床营养科,通过肠内营养配置、个性化食谱制定等服务惠及10万余名患者。“营养治疗不仅改善指标,更重塑了健康生活方式。”赣州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钟琳玲说。

  引领升级,管理体系从本地化趋向行业标准化

  赣州市以标准化建设为引擎,推动食品安全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为“赣州味道”注入硬核支撑。该市成立全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推动营养健康企业参与《中小学营养健康团餐质量规范》等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及多个省市地方标准的制定。牵头制定擂茶及南酸枣糕生产卫生规范等12项地方标准,参与4项国家标准研制,填补多个领域空白;兴国县“富有机硒营养芦笋”通过全球认证,有机硒占比达99.9%;于都县发布的《中国好粮油富硒大米》企业标准获评“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

  此外,赣州市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展宁都三杯鸡、赣县黄元米粿、会昌豆干等客家菜系营养成分分析及改良研究,科学指导群众合理膳食,相关数据被纳入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库,为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标准是产业的通行证,更是品质的保障。”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利敏说。

  “以数据赋能监测,用标准引领健康,夯食安底线、提营养高线,赣州正为食安与营养织就一张智慧防护网。”赣州市卫生健康委法监科科长张功祥介绍,从地方标准的制定到全国性品牌的崛起,赣州市以标准指引、产业升级、数字赋能、营养提升的立体化模式,书写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的新篇章。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江西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展播
  • - 微光
  • - 大江网新春特别策划|我们的信心
  • - 【AI视频专栏】学而时习之
  • - 通航!叙利亚首都机场恢复运转
  • - 韩国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递交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