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2版
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江西制造业强省
www.jxnews.com.cn    2025-05-26 05:02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江西作为中部地区制造业大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据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江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21.7%、33.6%。但也要看到,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内“卡脖子”的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西方国家针对我国高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打压不断升级,鼓吹“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我省制造业发展也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的双重挑战。如何构建富有韧性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成为我省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构建“政企研”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健全完善政策协同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产业链创新协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健全完善以“创新链专员”为核心的多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产业链韧性评估机制,增强全方位实时和动态产业监测与预警能力。强化政府总体层面的产业统筹协调机制。从省市县级层面构建产业创新多元协同机制,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发展阶段、创新需求等分区施策,积极探索在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领域广泛开展协同行动,持续提升产业创新的经济社会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金融支撑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把“赣金普惠”平台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在项目立项、资金配置、风险管控、成效评估和运行监督等环节进行优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多层次人才培育的创新驱动机制。建立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效率和水平,加大“数字工匠”培育和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监测体系,构建以算力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与多平台协同技术为核心的“四维一体”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技术标准,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响应的数字化联动机制建设,实现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设备的研发应用。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研发和应用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设备,如智能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体系、安全防护屏障等,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快速、有效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高经济转型升级效率。建立数字基础设施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立足江西发展实际,开展多情景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评估,全过程统筹管控数字风险识别、评估,统筹管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及成效反馈,为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抓手和长效监管。加快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数字技术对区域和行业转型的影响研究,制定数字安全标准规范,推动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大脑”建设和“上云用数”行动所需关键技术的难题攻克,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产业链的协同机制,构建并深化以“链长统筹、链主引领、基金赋能、平台支撑”为核心的“四轮驱动”立体化推进模式,积极探索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精准识别和快速补强。强化产业链关键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中,研发和攻克超细铜箔、航空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在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建立产业链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立足江西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产业链融合升级策略评估,全过程统筹管控产业链风险识别、评估,统筹管控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实施及成效反馈,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优化企业生产布局、产品设计、物流配送和回收再利用各环节的数字化管控水平,提高制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绩效。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转型升级。准确把握“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面临的紧迫性,针对江西制造业结构偏重、能耗排放高、能源依赖度大等瓶颈问题,加强对重点行业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开发、工业流程节能减碳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摸清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能耗与碳排放特征,因地制宜布局绿色智能技术应用,积极促进绿色智能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稳步提高江西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闵宇龙 齐亚伟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创新网络韧性的形成、演进及评价机制研究”(723630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韧性的形成及评价机制”(GL24104)和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创新生态系统驱动江西制造业发展能级的作用机制研究”(21YJ05)成果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神奇物种在江西
  • - 微光
  • - 大江网新春特别策划|我们的信心
  • - 【AI视频专栏】学而时习之
  •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 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