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春勇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邮政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三)》邮票4枚(如图),图案分别选取了陆上丝绸之路由西到东沿线的4件珍贵文物,由马立航设计。
《丝绸之路文物(三)》邮票
第一枚“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是一款汉代射箭时所用的护臂。护臂所用面锦色彩绚烂,在祥瑞云气纹样间,有序织出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瑞禽、瑞兽图案。上下两组循环花纹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吉祥小篆文字,表达了祈佑祥瑞的寓意。该文物1995年10月出土于丝绸之路南道交通要冲的尼雅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带有“中国”字样的文物。
第二枚“南北朝·神人纹银盘”,是中国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盘内壁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列置。外圈饰勾连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蜜蜂等小动物;中间一圈浮雕为古希腊奥林匹斯十二神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动物。此件器物出土于丝绸之路甘肃段的黄河渡口,是研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宝贵实物资料。
第三枚“北周·凸钉玻璃碗”,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萨珊王朝玻璃器之一。该碗为直口,矮圈足,通体透明,呈碧绿色,外壁饰以14个凸起的圆形装饰两周,上下错位排列;内壁光洁,外壁有薄层的金黄色分化物。固原被看作丝绸之路西北咽喉门户。该玻璃碗是考察当时东西方贸易极为重要的见证。
第四枚“唐·胡人牵驼载丝壁画”,现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画面正中骆驼昂首挺胸,骆驼背上,是捆扎好的丝绸卷和瓶子。前面牵缰绳的西域人高鼻梁、络腮胡,头戴尖帽,身着翻领长衫。该壁画生动再现了外国商人来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装载丝绸西行的场景。
《丝绸之路文物(三)》邮票,主体文物与背景元素形成虚实相生的视觉节奏,以文物展丝路,既突出了文物的独特魅力,又通过统一的色调与相应的边饰,构建起完整的丝路文化叙事体系,直观展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丝路瑰宝的精美工艺和艺术特色。画面背景采用类似古纸的色调,描绘了古丝绸之路沿途景观及行商驼队。驼队方向与文物的流通方向相呼应,契合并营造丝绸之路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氛围。
4枚邮票边饰图案,分别为4件文物出土地的遗址建筑,即新疆尼雅遗址、甘肃索桥堡古渡遗址、宁夏固原古城遗址、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均与沙漠驼队剪影相结合。驼队剪影蜿蜒于沙丘曲线之间,恰似一条跃动的文化血脉,串联起时空长河中的丝路文明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