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7版
燃起“炊烟计划” 办好暖心实事
——鹰潭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www.jxnews.com.cn    2025-06-09 04:54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每周二、周五,志愿者姜秋香都会如约来到鹰潭市月湖区交通街道化工厂社区,带领周边居民习练八段锦。“现在很多老人跟着学,都说有效果,我教得也有劲。”姜秋香笑着说。

  化工厂社区是当地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老年人对慢性病管理、营养膳食指导有着迫切需求。为此,鹰潭市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联合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医+营养”志愿服务活动,专门邀请营养学、中医学、运动学等领域的专家担任志愿者,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的银发守护行动,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这是鹰潭市实施“炊烟计划”的一个生动例证。去年10月以来,鹰潭市推出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品牌——“炊烟计划”,聚焦“一老一小”、社区治理、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做实社会服务民心项目,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使社会治理从党政“领唱”变为各方“大合唱”。

  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共治格局

  去年以来,鹰潭市创新实施“炊烟计划”,通过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破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题,持续深化社会工作领域改革等有力举措,加快构建党建引领、部门支持、社会协同、公益参与、专业运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鹰潭乡贤夏原友因担心无米下炊之家,每天早晚拄着拐杖登高望远,见到屋顶没有炊烟的人家,便让家人背着粮袋前往接济,“炊烟为号,救济乡民”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鹰潭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周荣光说:“我们以这个故事为蓝本,打造‘炊烟计划’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品牌,并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赋予其新的含义。”

  作为全市性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炊烟计划”每年申请专项经费20万元,供给内容涵盖“一老一小”、扶弱助残、济困解难、卫生健康等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同时,通过组织实施“炊烟计划”2025年十件实事,有效汇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力量。

  去年10月,鹰潭市成立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联合会,依托市级行业协会商会联席会议机制,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加入“炊烟计划”,从强化党建引领、策划服务项目、搭建合作平台、培育工作品牌等方面,完善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联合会目前覆盖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爱心企业商家等会员单位144个。”周荣光说,为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炊烟计划”还将打造市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定期开展专业技能、项目策划、运营管理等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志愿者骨干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才。

  强化专业指导,实现精准服务

  在月湖区四青街道活动室里,一群老年人正围坐在一起做心理游戏。“心理课程是志愿服务的一项内容,通过普及基础心理知识,引导老年人及时发现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授课志愿者、心理专家徐强辉介绍。

  “进入老年期,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因缺乏陪伴,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鹰潭市梦想家园负责人杨屹文介绍,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开展了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志愿服务项目,在13个社区选定100余户家庭,派出专业志愿者进行长期跟踪服务。

  徐强辉服务的一对老夫妻,因独子车祸离世,一直走不出阴霾。徐强辉了解情况后,通过一次次上门陪伴、辅导,让老人逐渐敞开心扉,愿意倾诉内心想法。得知二老为无人养老而忧心、焦虑后,志愿者们主动联系社区解决老人用餐、大病救助等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老人摆脱焦虑状态。

  “从项目实施前到结束,都会有专家团队进行指导、评估,以确保项目服务更专业、更精准。”杨屹文表示。

  为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鹰潭市委社会工作部与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联合举办首期全市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重点培训班,同时邀请省级专家对立项扶持项目的实施、资金使用等内容进行培训指导和全程督导,努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构建阵地体系,激发基层活力

  “孔叔叔,今天还好哇?”

  “还好还好,就是想找你聊聊天……”

  电话这头,是贵溪市东门街道江边社区“银龄”志愿者倪贵青。电话那头,是社区独居老人孔小龙。挂断电话,倪贵青匆匆赶到老人家中,看到他精神不错,神智也清楚,这才放下心来。

  去年5月起,江边社区引进3名专业社工为社区困境空巢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直热心公益的倪贵青主动加入社区“银龄”志愿者服务队,跟着专业社工学习处理技巧。

  89岁的孔小龙患有老年痴呆症,发病时会出现认知障碍,甚至打骂身边人。专业社工介入后,倪贵青每周和他们一起上门照顾老人,并为老人佩戴智能手环,监测其身体状况。她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智能手环,并反复教老人使用,让老人可以随时联系到她。

  “上个月,老人外出,结果找不到家。我根据手环定位把他接回来了。”倪贵青说,平时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家亲戚,有事没事都会上门去转一转,“他们高兴了我也高兴”。

  如今,这一“专业社工+智能养老+志愿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已初显成效。在江边社区,像倪贵青这样的“银龄”志愿者共有18名,他们组成中医理疗、健康宣教、应急救护、关爱“一老一小”4支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群众织就一张温暖的守护网。

  在市中心城区打造19个社区+社工+志愿者+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在村(社区)探索形成“逢四说事”民主议事机制,社工引导居民志愿者加入,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鹰潭市抓实志愿服务的主阵地,统筹各街道社区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基层治理,激发基层活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神奇物种在江西
  • - 微光
  • - 改革在行动
  • - 【专题】奋进在春天里——聚焦2025...
  •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 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