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5版
“汝于官下宜守廉”
——醉翁故里探家风
www.jxnews.com.cn    2025-06-10 04:56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编者按

  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对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智慧结晶。历代江西先贤留下了大量家风家训,从欧阳修“汝于官下宜守廉”的为政观,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从义门陈“家范”到朱子家训的治家格言,千年家风家训历久弥新。本报特开设“家风千古传”栏目,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的品格垂范后世,其勤勉治学、廉洁奉公、修身齐家的家风,成为后世传承的典范。

  “画荻教子”成就文坛大家

  “欧阳修4岁时,家里穷得买不起笔墨纸砚,母亲郑氏就用河岸边的荻草秆为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写字,留下‘画荻教子’的千古美谈……”6月7日,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讲解员、欧阳修后裔欧阳慧玲向游客讲述“画荻教子”的故事。一群参观的小学生认真听着讲解,并轻声交流。欧阳慧玲说,“画荻教子”是她讲了无数遍的故事,也是青少年朋友百听不厌的励志故事。

  “画荻教子”是欧阳修好学家风的体现,母亲郑氏的谆谆教诲,以及生活的艰辛,使欧阳修从小就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也为欧阳修日后成为北宋文坛盟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将欧阳修母亲郑氏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欧阳修24岁便一举高中,后来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泷冈阡表》里的善仁孝忠

  位于武夷山脉间,泷江水流处的沙溪镇城南村,是欧阳修的祖籍地,也是其父母合葬墓所在地,更为令人熟知的是,欧阳修所撰的《泷冈阡表》碑就保存于此。

  6月7日,记者在欧阳修后裔欧阳水秀的带领下,走进《泷冈阡表》碑所在地城南村的西阳宫。西阳宫是一座古建筑群,内有文忠公祠堂、泷冈阡表碑亭、泷冈书院等建筑,欧阳水秀说她在此守护了一辈子。

  “游客来参观,我就给他们讲《泷冈阡表》的故事。”欧阳水秀介绍,在这篇祭文里,欧阳修自述母亲郑氏如何以父亲欧阳观廉洁、孝道、仁厚的事迹教育他的诸多经历,阐述了家族处世观、为政观、孝道观。比如,在表达积善成德处世观时,提到“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意思是行善终究会有回报;表达仁政爱民为政观时,提到“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意思是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表达厚养薄葬孝道观时,提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

  欧阳水秀对《泷冈阡表》中很多句子都能脱口而出。“很小的时候,祖父就教育我们要把欧阳修的家风家训继承好、守护好、发扬好。”自1979年开始,欧阳水秀就义务守护西阳宫并努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她还因此被评为吉安市道德模范。

  廉洁奉公清风传家

  欧阳修极为注重家风传承,在他写给子孙的书信和文章中,时常提醒子孙后代保持清廉作风,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欧阳修专为其次子欧阳奕而作的《诲学说》中引用《礼记·学记》中的句子。勉励后代要以学立身,磨砺品性,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学识修养与道德情操。为了避免有人变相贿赂,他在家书《与十二侄》中写道:“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意思是他不需要这些东西,并要求侄子要操守廉洁,为官清正。

  廉洁的家风不仅是欧阳修家族兴盛的法宝,也成为当今社会传承家风家训的宝贵文化遗产。永丰县欧阳修文化交流协会拥有一支传播欧阳修家风故事的志愿者队伍,据协会会长阮蕙兰介绍,协会常以“欧阳修家风故事”为主题深入城乡开展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陋习、倡导节俭办婚丧等主题活动。

  如今在当地,欧阳修家风故事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生动教材;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被展示出的欧阳修家风家训的名句、事迹,成为学生的励志箴言、市民的传颂佳话。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曾悦之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神奇物种在江西
  • - 微光
  • - 改革在行动
  • - 【专题】奋进在春天里——聚焦2025...
  •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 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