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11版
从“还景于民”看作风之变
www.jxnews.com.cn    2025-06-23 05:11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它的造型真奇特!”“为什么它长得像鹿角呀?”在浙江杭州植物园内的植物资源馆,首届蕨类植物科普展勾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家名为“上林苑”的高档商务会所,一顿饭消费动辄上万元。随着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那些老百姓曾经“进不去的会所”逐渐向“公益性、大众化、可进入、可消费”转型,公共资源实现“还景于民”。

  会所,本应是提供休闲、社交服务的商业场所,然而在现实中,少数会所违规占用公共资源,将公园、历史建筑等本应服务大众的空间圈为私人领地,设置高门槛会员制,既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与社会不公,又因其封闭性易成为权钱交易的隐蔽场所,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从“高墙深院”的奢华场所到“开门迎客”的科普基地,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空间功能的重塑,更见证了作风建设与民生导向交织的时代变革。

  公共资源属于全体人民,不能为少数人垄断享用,更不能拿来搞不正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当少数人凭借身份、财富或权力,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或在法律框架外寻求特殊待遇时,社会的信任基础与公平秩序便遭受冲击。“看得见的风景,进不去的场所”正是特权思想作祟的典型写照。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本质是打破特权思想的“壁垒”,是一次对权力边界的厘清、对价值导向的纠偏。

  当然,对占用公共资源的违规会所不能简单“一关了之”,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周边居民在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切实诉求,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将其改造为文化中心、便民服务综合体、平价商业设施等,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截至目前,杭州植物资源馆参观总人数近15万人次,开展研学活动20余场、科普特色活动及体验活动40余场,并被列入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杭州市科学家精神基地。当孩子们为鹿角造型的建筑惊叹,为蕨类植物的奥秘好奇,被侵占的公共空间真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才能驱散特权思想笼罩的阴霾。

  “还湖于民”“还溪于民”“还山于民”“还路于民”……当越来越多的“上林苑”变身市民身边的“科普馆”“文化站”,城市才会真正成为人人可栖居、可感知的美好家园,而“还景于民”的实践本身,也终将成为城市文明和作风建设中最动人的风景。

  郭元鹏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神奇物种在江西
  • - 微光
  • - 改革在行动
  • - 【专题】奋进在春天里——聚焦2025...
  •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 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