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边疆,一群来自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年轻人,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用爱和坚守书写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今年春天,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来自远方的礼物——360件由宜春幼专200名学生手工编织的爱心毛衣。“看到这些毛衣,就想起9年前的自己。”巴仁乡中心小学副校长何晓梅抚摸着毛衣,眼眶微红。
“爷爷那辈从湖南到贵州参与三线建设,父亲常说要记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016年,何晓梅从宜春幼专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放弃家乡民办学校的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奔赴边疆支教。从三线建设的开拓者到西部教育的坚守者,何晓梅一家三代人用行动诠释着同样的家国情怀。
“学姐,我跟着你的脚步来了。”今年刚从宜春幼专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吴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部计划,即将踏上前往新疆阿勒泰的列车。“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去那么远的地方,答案其实很简单:那里需要年轻人。”吴可的眼神坚定而明亮。
大学期间,吴可多次参与支教活动,目睹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节目《种地吧》看到西部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就下定决心要去做点什么。”吴可说。当得知学姐何晓梅的故事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是宜春幼专学子的西部计划“青春接力”。
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宜春幼专2024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刘鸿谷的一天从忙碌的清晨开始。“刚来时,很多孩子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现在他们能用普通话讲故事了。”说起学生的进步,刘鸿谷的脸上写满自豪。
在西部支教的刘鸿谷工作远不止教学。白天,他是孩子们的科学启蒙老师,带着他们做趣味实验;晚上,他变身成人夜校的普通话教师;周末,他又成了沙漠绿化工程中的植树能手。“有名大叔学会普通话后,第一次独自去县城办事,特意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这些点点滴滴,让刘鸿谷久久难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宜春幼专通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近三年,该校西部计划报名人数年均增长40%,其中师范生占比超70%。“这些学生的选择令人感动。”该校团委负责人表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实干精神。”
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从宜春幼专毕业的莘莘学子正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用爱心浇灌梦想的花朵。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的生动写照,更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铿锵回响。(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