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791-86849275
广告热线
0791-86847125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江西日报  >  7版
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分宜县“三权分置”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新动能
www.jxnews.com.cn    2025-07-03 04:50  来源:江西日报
【字体:  】 【进入论坛】 

  “以前林权在我名下,靠个人力量经营流转效益不高,现在集体接手,盘活资产的路子宽了。”去年下半年,分宜县钤山镇堂下村村民彭海平郑重地将自愿交回承包林地协议交到村集体。他代持了18年的54亩集体山林权,终于物归原主,彭海平如释重负。这一幕,正是分宜县以“三权分置”破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青山的生动缩影。

  山权归位 破解代持困局

  彭海平的困扰是此次分宜林改的重点。2006年林改实施时,按政策要求,大量村集体林地权登记在村小组长等村干部个人名下。这些林地虽名义属集体,却长期处于有名无实状态——流转、经营难,集体资产面临流失风险。

  县林业局直面沉疴,将化解个人代持问题列为改革首役。一套清晰的“归权”流程迅速铺开。为此,县里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自然资源、林业部门牵头,乡镇村组协同,政法委、司法局全程护航,确保过程依法依规、平稳有序。

  “我们坚持‘尊重历史、自愿交回、集体受益’原则,不搞一刀切。”县林业局局长黄胜介绍道。改革启动以来,分宜县通过“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模式,截至6月底,已解决所有个人代持集体林权问题,数万亩集体林地“权归其主”,为后续流转经营扫清障碍。

  界线厘清 化解历史积弊

  权属清晰是林权流转的基石。然而,历史遗留的登记乱象阻碍了分宜林业发展。

  重复发证,一山二主?林农任向进就曾面临这样的困扰。他流转了分宜镇芦塘村高家里村小组436.8亩林地,却在办理登记时发现,同一块地还登记在126户村民名下。经县自然资源局核查,旧系统缺失任向进的登记信息,但其经营权合法有效。最终,县里完善档案,标注清楚经营权归属,化解了这场“一地两证”风波。

  信息打架,多处不一致?分宜县打出“集中清理+逐宗化解”组合拳。依托全省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先行试点县,投入专项资金,全面清理整合旧林权数据,套合最新影像图、三调成果。对因技术误差造成的微交叉或缝隙,立行技术修正;对权属重叠、地类冲突等硬骨头,则建立问题清单,由乡镇组织实地核实、分类处置。

  “过去林权证像糊涂账,谁敢投资?现在数据库清晰,界址明了,纠纷自然就少了。”双林镇一名林业干部感慨道。通过一年多的攻坚,分宜县化解了重复登记、界线交叉、档案缺失等数千宗历史遗留问题,真正实现了山有主、主有权、权有证、证有效。

  青山变现 激活财富密码

  权属厘清只是起点。分宜县畅通流转渠道,创新金融赋能,做大产业蛋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富民资本。

  一本证书,破解融资难。林农张建平是该县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的受益者。2024年10月,他凭着这本新证,仅用四天时间就从银行贷款20万元,用于扩大种植规模。这本证书,也将非木质经营收益(林下种养、碳汇、康养等)权属化、凭证化,成为林权质押、项目申报的“通行证”。

  一个平台,盘活闲置林。分宜县组建市场化运作的钤阳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专项收储碎片化、低效或经营困难的林地。该公司通过科学抚育提升林分质量,形成优质资产包后再融资、再收储,实现滚动发展。目前,公司收储面积达5万亩。同时,该县设立林权担保保证金,建立代偿收储机制,打消银行放贷顾虑,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多元产业,拓宽富民路。依托清晰的产权和活跃的流转,分宜林业经济遍地开花:

  林下生金:推广“林—药”“林—菌”“林—禽”等模式,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目标10万亩;

  良种育苗:借力亚林中心技术,打造“长林”油茶苗木品牌,年育苗超6000万株;

  康养旅游:串联洞村牵牛谷、亚林中心树木园等资源,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新业态;

  国有带动:国有林场通过“国有+集体”“国有+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林农发展油茶、林菌、森林食品等产业。分宜以“三权分置”破局,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蹚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新路径。(孙建军 刘语嫣)

 
 
我来说两句: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昵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大江专题
  • - 神奇物种在江西
  • - 微光
  • - 改革在行动
  • - 【专题】奋进在春天里——聚焦2025...
  •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 - 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
  •